兒童和藝術教育的關係

「藝術教育」是兒童教育當中很重要的一環,兒童透過「藝術」一方面培養表達能力、想像力以及創造的能力,同時也是促進兒童情緒健康的重要因素。
在兒童成長的過程中,「遊戲」是孩子重要的學習方式,也是他們成長生活中的大部份。例如孩子喜歡塗鴉畫畫的遊戲,這樣的遊戲對於孩子的視覺、空間知覺發展有重要作用,而這種能力的發展,又能促進其他感知和啟發兒童對世界的探索及建構思維、認知事物的媒介。
常看到幼兒聽到音樂後,隨著音樂搖晃身體自得其樂,藉由晃動身體和四肢,慢慢發展出節奏感與身體的協調性。孩子透過他們的身體,進行跳舞、畫畫、玩玩具、勞作、唱歌等「遊戲」,除了自然的抒發身體潛能和情感外,對他們而言更是一種精神的泉源,也是一種「藝術」的啟發。

shutterstock_632256344.jpg

 兒童藝術教育的內容與目的

兒童階段的藝術教育課程,主要包含美勞、音樂、戲劇、律動等領域的學習。藝術教育最重要的是滿足兒童喜歡「發現和探索」的天性,當他們對周遭環境感到好奇與興趣時,引導他們嘗試運用聲音語言、肢體動作與感官能力來探索及試驗,透過這樣的過程會讓孩子感受到遊戲與創作的樂趣。兒童藝術教育內容包含:
1. 美勞 (繪畫、紙工、雕塑、工藝、美術欣賞)
2. 音樂 (歌唱、韻律、樂器演奏、音樂欣賞)
3. 戲劇 (故事、偶戲、戲劇遊戲、戲劇表演、戲劇欣賞)
4. 律動 (肢體創作、舞蹈、運動、舞蹈欣賞)

shutterstock_287709275.jpg

藝術教育最主要的目的是提供機會給兒童「感受和接觸」,對於周遭世界能夠自己去感覺、思考,
同時「體驗和創造」表現自己的感情和展現自己的看法。兒童藝術教育目的有三項:
1. 增進兒童對各種事物的感性。 
2. 培養生活中的美感和豐富的想像力。
3. 提昇表達能力,樂意做各式的表現。
兒童藝術教育是培養兒童在生活中具有美的感知與判斷能力,從中享受樂趣並獲致美的感動。最核心的目標:
1. 在生活中,感受各種聲音、顏色、觸感、動作。
2. 在生活中接觸美的東西或感動的事,促發豐富的想像力。
3. 在生活中能把自己感受的或想到的事,以聲音、動作或畫畫表現出來。 
4. 喜歡親近各種藝術素材,能夠自得其樂。
5. 能夠欣賞音樂、唱歌或使用簡單的律動樂器,而體驗它的樂趣。

shutterstock_743679289.jpgshutterstock_56632213.jpg

 藝術教育對兒童的影響

藝術活動對兒童心靈以及成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,藝術教育不僅僅是培養孩子藝術素養、開發潛能,更讓孩子能力提升優質發展。


一、記憶能力的提高
藝術活動必須身體體驗和動手做,在動手做、實際參與的體驗中,兒童可以掌握從無到有的細節,反覆的嘗試,翻找出感受外物時儲存腦海裡的記憶,然後以自己的方式抽象地表達出來,這是一種記憶和腦力的鍛鍊。


二、觀察能力的提高
當孩子進行藝術活動時會展現創意,這個時候他必須觀察自己想製作的東西和作品,兒童觀察能力是實現想像力的關鍵,因此可以培養孩子細心觀察的能力。


三、想像能力的提高
小朋友從事美術、音樂或任何藝術活動,為了好玩他們會顯現出大膽的想像力,按照自己的興趣、意願隨意塗抹顏色或超出成人想像的表現,展現出豐富多彩的童趣境界。


四、情緒的即時宣洩
當孩子進行藝術活動時,透過唱歌、跳舞、或玩遊戲讓孩子的體力與情緒得到宣洩,他們原有的恐懼、緊張和敵意得到緩和,也同時表達了他們的需要和情感,藝術治療家也就是利用這些活動來輔導孩子不良情緒。


五、藝術活動同時開發左右大腦
左腦重理性,右腦重感性,人類未知的潛能都蘊藏在右腦中,大腦雖然分成左右腦,卻不是獨立運作,藝術活動可以同時活動左右大腦。在進行藝術活動的過程中,孩子們會不斷打破原有的思維和定律,多聽音樂多做藝術活動能促進左右腦開發。


六、鍛鍊孩子的多種能力
從簡單塗鴉開始,孩子就在不斷創新,藉由美勞、音樂、戲劇、律動……等藝術活動促進孩子觀察力,培養孩子想像力、身體動作能力、表達能力、判斷思考,以及感性審美能力、高效的記憶力、創造能力,可以說是人類表情達意和多種能力的一種形式。

shutterstock_290300960.jpgshutterstock_567207496.jpg

 「STEM」教育為什麼融入藝術教育

台灣新的學習浪潮「STEM」教育,也就是融入科學(Science)、科技(Technology)、工程(Engineering)及數學(Mathematics)領域知識,透過實際動手做,強調解決生活中問題與創新的課程。近年來融入藝術教育(Art),將藝術融入科技教育中,從「STEM」到「STEAM」,最重要的目的是促使科技在創新中,表現更多人類獨有的情感與創意。
在《親子天下》唐富美老師專訪中表示:
「剛開始在談「STEM」的時候不談「藝術」,但現在為什麼覺得「藝術」一定要進來?因為「藝術」是可以感動人的。「藝術」對於很多細節的東西是注重的,假如我現在要做出一個成品,從開始做這個實驗的過程當中,把比例的美感、造型的美感、色彩的美感、結構的美感、材料的美感等等都帶進去,所創造的成果將不只可以解決人的問題,還可以感動到人,因為它所呈現出來的會是精緻美麗、吸引人的,因為它更具有美感,甚至能創造出產品更好的價值。
因此,藝術在整合各科或驅動動手做的實踐上,是可以扮演統整的、協同的角色,甚至具有一些挑戰的、打破框架的效果。因為,藝術本身是跳躍性的,它較不受約束、擁有較多的抽象思考與狂想,再帶入科技、工程等學科時,可以提供更多的想像,更多挑戰現有框架的機會。而藝術教育所具備的功能,就是在培養孩子在視覺上擁有獨特的觀察與感受力,並透過不同的創作技巧,由內而外的表現孩子的圖像表徵。」
 

  如何從家庭中培養孩子的藝術素養?

藝術教育應該融入在生活裡,而家庭絕對是孩子對美感認知的起源,可以從下列五個方向引導孩子:
一、培養孩子感受力
孩子的感官在嬰幼兒期就非常敏銳,包含聽覺、視覺、嗅覺、味覺到觸覺,這個時候就是感受力培養的開始,父母可幫助引導他們體會外物的各種特色,開啟對事物的好奇心,增進觀察力、感受力,可以說是進入美學世界的必要條件。


二、帶著孩子欣賞體會藝術
欣賞藝術除了培養孩子探索、表達,也教會孩子開放思考,能更接納人與人之間的差異。父母可以利用假日帶著孩子逛美術館、聽音樂、看表演,培養孩子的藝術欣賞能力。


三、家庭中注重生活美學
家庭中的藝術氣氛以及父母的喜好也會影響孩子,德國詩人歌德曾說:「所有的藝術都貫穿著親子的關係。認識美的事物,是教養的第一步。」例如在家聆聽各種好聽的音樂,有綠的盆栽、有精美的畫,環境充滿溫馨與美感對孩子就是一種薰陶。

shutterstock_221459851.jpgshutterstock_341134898.jpg

四、親近自然,感受大地
帶孩子接近大自然,感受四季更迭時展現不同的面貌,走進田間、海邊,感受林間光影,聆聽山間蟲鳴、鳥叫、流水聲,讓孩子用五官仔細感受周遭自然環境與大自然的美。


五、提供藝術資源給孩子
為孩子選擇繪本讀物、美術工具,適合孩子聽的音樂……等,喜歡音樂的孩子可以提供些樂器,藉由各種藝術的學習,讓孩子接觸美的事物、藝術創作,讓這些能力素養內化於孩子的心靈。

0801-教養攻略(全)-06.jpg

  結語

美的學習、藝術的培養,不是一天二天就能養成,它需要不斷的吸收、累積,需要父母的栽培和耐心,才會讓孩子有美好的藝術素養、充滿美感的品格與豐富的生命。

0603-孩子的教養攻略(全)-08.jpg

 

arrow
arrow

    American Eag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